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肥、药、膜

2024-02-13 12:53:59 产品中心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专委会秘书长刘敏:农膜的推广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比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地膜为载体,将优良品种、配方施肥、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旱作节水、化学调控等多项新技术同常规技术密切配合,从而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设施栽培技术,则以棚膜与棚室为载体,将膜的功能性与、微灌、穴盘育苗、土壤分析、合理施肥、微环境调控等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设施园艺新技术体系。农膜特别是棚膜的普及与推广,变粗放耕作为精耕细作,必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践表明,粮食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普遍增产30%左右,经济作物地膜覆盖栽培后的增产幅度可达20%~60%。而棚膜的应用,不仅使农民增收,而且在节水、抗旱、减灾等多方面效果显著。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丰收、“菜篮子”工程不断完善,农膜的作用功不可没。

      “十二五”期间,农膜行业有两项科研课题被列入国家攻关计划,一是PO膜的开发,二是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改造设备。农膜行业将以此为契机,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科技再上新水平贡献力量。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敖聪聪:科技兴农离不开农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几年,我国农药的产量和产值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农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却在下降。从全球市场看,国外大的农药公司一直延续 “专利农药—丰厚利润—研发投入—新专利农药”的良性发展路线,一个农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达2亿~3亿美元。凭借核心专利技术,国外6家农药生产巨头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额的85%。而我国的农药企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还以仿制为主,绝大多数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如果我国农药企业不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就会一直落后,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农药企业科技创新,今年初出台的科技兴农政策也促使企业在技术进步上要做更多工作。一是要开发更多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所需的低毒、高效、低残留品种;二是对一些非专利老品种要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庆人: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而在有限的水资源中,农业灌溉用水占了70%。因此,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新疆天业集团自组建以来,就将“生产中国农民用得起的节水器材”作为发展目标。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我们自主开发成功大田膜下滴灌系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30%,较常规灌溉节水50%,还可提高肥效和土地利用率。

      我们的膜下滴灌技术自2000年推广以来,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00万亩,滴灌器材年市场容量超过100亿元。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发展,农民用得起是重要因素。我们实现了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投资成本的大幅降低,每亩一次性投入仅300元左右,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8,国内同类产品的1/2;每年滴灌带投入仅70元左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兴农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热点。而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正是科技兴农的一个具体措施。我们期望国家能把田间节水灌溉装置及工程列为国家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购买节水器材的补贴力度,加强节水器材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从政策层面上加大支持力度,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义武: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农业科技,强调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通过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初,我们公司依托缓控释肥产品优势,在华南区域开展了“万亩示范田”成果展示活动。茶叶、油菜、辣椒、玉米、香葱、雪里红等一系列作物的示范数据表明:缓控释肥在作物上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作物品质好,增产显著,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这为缓控释肥在贵州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于缓控释肥的发展,我也有一些建议。首先,希望进一步发挥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媒体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加大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的力度,提升农民对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认可度。其次,希望借鉴现有的新技术、新产品综合利用补贴机制,对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做综合补贴。再次,扩大 “种肥同播”机械的补贴范围。“种肥同播”机械已纳入国家支持项目中,山东省也在逐步扩大补贴范围,但补贴力度还有待提升

    电话咨询
    销售热线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