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無錫兩年設74個農膜收回網點收回率已超90%

    2024-01-19 06:04:59 新闻中心

      種完菜后的廢舊地膜易破碎、收回難、不降解,殘膜不僅會對環境形成污染,還會導致土地板結。怎么將這些廢膜殘膜会集收回統一處置,杜絕農田“白色污染”?無錫自上一年以來用兩年時間建起74個農膜收回網點,开始建成廢舊農膜收回运用體系。記者昨從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獲悉,本年1-9月全市的農膜收回率已達91%,提早實現省定目標,收回率全省領先。

      農用薄膜是指用於農業生產的地上覆蓋薄膜和棚膜。對於農民來說,地膜和棚膜堪稱種地標配。據了解,上一年全市農膜總用量為2900噸,其间400多噸為地膜。廢舊大棚膜运用價值較大,收回率較高,而地膜厚度隻有大棚薄膜的十分之一,老化快、易破碎,收回率相對低许多。雖然量不大,可一旦處理欠好會對農田形成不小的污染。

      由於傳統地膜物美價廉,现在PE材質的地膜仍是菜農首選,無錫地區主要在種植茄果類蔬菜時起到保溫保墒效果。知情的人说,在實際运用過程中,一些菜農為了省錢用的是超薄膜,很難收回。一位菜農坦言,超薄膜很難收上來,用完了就爛在地裡了,曾经為省錢乃至用過厚度低於0.008mm的超薄膜。

      怎么減少這些農田裡的“白色污染”?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依照國家強制性標准,嚴禁生產、銷售和运用厚度在0.01mm以下的地膜,才干從源頭上保证地膜的可收回性。兩年來,市縣兩級農業農村局與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對農用地膜經營環節和运用環節的監督檢查共計近30次,有用提升了我市地膜市場產品的合格率,现在本地菜農用的大多数都是契合新國標的地膜。

      盡或许將廢舊農膜会集收回,才干最大极限地減少污染。作為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管理的基礎作业,無錫自上一年起著手树立農膜收回網點。這些收回點大多散布在在蔬菜種植集聚區、農資經營銷售點。“原來沒處丟的膜,現在竟然能賣錢了!”最近,在位於江陰市南閘大街的廢舊農膜收回點,前來交售廢舊地膜的菜農明顯多了起來。在收回點倉庫,一袋袋打包好的農膜碼放整齊等候会集處理。

      據介紹,江陰菜地上積佔到無錫的四成左右。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依照“政府引導支撑、企業市場運作、群眾自覺參與、農膜循環运用”的思路,通過前期宣傳引導、中期減量代替、后期對點收回的方法,積極探究農膜減量代替新技術。

      2018年,在南閘大街試點設立廢舊農膜会集收回網點,收回量僅兩三噸﹔上一年起在全市范圍逐漸擴面,到现在為止網點已達到36個,收回處置才干大幅度的进步,兩年來實現了擴面增量。這些收回上來的地膜最終將通過環保办法進行綠色處置。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年,無錫還通過推進高標准收回網點建設,打造全流程收回运用體系。“本年新增了8個有固定防滲場地、有統一標牌、有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有廢膜儲有量、有規范台賬的省級五有標准網點。”該負責人介紹說。

      怎么才干彻底治愈?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PE材質地膜一旦殘留在地裡是無法降解的,對土壤有影響,對環境也不友好。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倡導減少运用PE地膜,嘗試通過“全生物降解膜”減量代替。預期這種地膜用完后不必再收回,經過數月后就在地裡很快分化,被微生物运用,最終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無錫自上一年起開始探究農膜代替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在江陰市和宜興市選點進行了小范圍試驗演示,用這種新式可降解地膜與一般PE地膜進行了對比試驗。 (晚報記者 袁曉嵐)

    电话咨询
    销售热线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