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半岛官网
  •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专访郑国光(下)

    2023-12-05 16:48:53 半岛官网

      郑国光:秋冬季本身就是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的一个季节,特别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它地形就摆在这儿了。而在谈到今年11月份将会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中国APEC峰会的时候,郑国光直言,对于中国气象工作来说,这是一次挑战。

      解说:这是2014年6月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世界环境日发布的动画短片《绿色》,希望借此引发公众对绿色消费的思考,召公众通过自身行为在最大限度上低碳减排,以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9月23日,2014年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方面表示,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将为“政府和企业领袖提供独特的机会,使其能够立足本国和本地社区的行动,为2015年达成全球气候协议描绘宏伟愿景”。

      而此次峰会讨论的重要依据,便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就是IPCC时隔六年之后公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吴小莉:我们在IPCC的第五次报告当中,有十五位中国的科学家、专家进入,是最多一次,中国的科学家在这次的报告当中贡献了什么样的新力?

      郑国光:我们的科学家参与到IPCC的评估报告编撰当中去,就可能把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的成果,能够推荐到IPCC的评估报告当中去。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IPCC评估报告的科学家团队里面,人数是最多的,但是我们占的比例还是不高,它是几千个,三千多位科学家,我们才有十几位,占的比例才百分之三点几,就是说,话语权还是不够。不是说我们科学家不努力,因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很多的学术的论文是中文的,中文的文献很难被国际的科学家来认同接受。

      因为我是参与了IPCC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评估报告,作为一个政府代表参与进来的。在这样的领域有一点最强烈,科学是无国界的,但你要记住,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所以任何一个科学家,他对一些论文、观点、数据的采集,他都有带有一定的立场、观点、倾向。

      解说:2014年8月10日,联合国主导的一个科研团队发布了一则少有的有关地球环境的好消息:对地球发挥保护作用的臭氧层在历经了多年的消耗之后正在恢复。

      科学家把这种积极的变化归功于全球对某些制冷剂、发泡剂的限制使用,同时说明只要全球行动,人类可以或者是延缓生态危机。

      吴小莉:我觉得前不久,我们有个新闻出来,就是说臭氧层,在这么多年的呼吁之下,好像它慢慢的开始慢慢恢复它原来的生态了,所以这种人类的反省跟自知确实是产生作用了?

      郑国光:我对你这句话我再强调一下,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臭氧层的破坏,为什么现在淡化了这个说法?是因为美国,西方国家拿出了卫星观测数据,说南极有臭氧洞,自从中国的风云3号卫星上天以后,这个声音几乎没了。因我们有臭氧的卫星观测,南极的臭氧洞,它的季节变化非常厉害,你选取哪一天的吧。

      因为它是不同的季节,它有不同的变化,那就是说你拿着这个数据,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拿它说事儿,因为中国是空调主要生产国,窗载空调也好,车载空调也好。认为空调释放的氟利昂要破坏臭氧层,所以你中国空调要买它的技术,不用氟利昂要用新的制冷剂,这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其实我们也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同时我们也监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说臭氧层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美国人还问我们要这一些数据,因为他们的卫星已经没有观测这个能力了。

      吴小莉:所以现在其实气象技术的掌握,(除了)是一个国家能力的展现之外,它还是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郑国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要使得建设一个公平国际社会,不能你有这个设备,你就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把你的数据拿出来说话。那么我们现在有这个数据了你就没这个理由拿这说话。

      吴小莉:所以其实你们是最重要的前站,也就是以科学家的眼光来捍卫,而且科学地来看,到底气候的变化的变化是什么?像你说的,你是中国代表,方便于未来自己的中国代表在应对国际上的一些讨论,跟讨价还价,跟议价的时候,有本?

      郑国光:是有本,我们的任务就是说你要,包括IPCC,一定要科学公正,不能有所取舍,要客观地、全面地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给决策者来传递。

      解说:2014年5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新闻网站Alaska Dispatch的一则报道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注意,报道当中称由于中国的大气污染,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城市安克雷奇的空气质量就像洛杉矶一样糟糕。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阿拉斯加中心,则在脸书上公布消息说,污染物的源头,是根据一种被称为是“后向轨迹模型”的气象学工具判断出来的。

      在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郑国光判断这句话更像是官员讲的,而不是出自于科学家之口。而在美国当地的时间5月5日,阿拉斯加中心的脸书页面删除了“污染源头来自中国”的消息。

      吴小莉:安克雷奇的雾霾,它经过了这个后向轨迹的模型,然后测算说应该是来自于中国,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郑国光:你可以试想一想,就这样的雾霾的云团,从中国沿海到阿拉斯加,按照气流的速度,我的同事给我算了,大概要14天时间。14天这么一个颗粒物,任何一个科学家都能想象,这样的PM2.5乃至PM10,10微米、2.5微米的,很多的这种颗粒的,它的寿命都是比较短的。除非有一些长寿命的,有些放射性物质,你比如说日本福岛核事故,一些放射性的物质,有一个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建的核应急预警中心,我们那一年来看过,它可以跟踪核物质扩散的路径,它可能就是按照这一种方法去跟踪去。

      吴小莉:总而言之,反正两天之后,这一个言论已经从他们的网站上消失了,不过大家就认得了一个名词,就是后向轨迹模型,后向轨迹模型,来倒推这个到底污染源来自于哪里,这个模型在中国有使用吗,它的可确性,或者是对于治理雾霾,或者治理污染源是不是确实有效?

      郑国光:我们也可以做。我的同事也做了一个空气质量的下降、污染物的实践,它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共同造成的。像北京只要有风空气质量就好,所以等于说它有了风,它扩散能力就强了,很快稀释到大气当中去了。

      吴小莉:您刚才提了一句话我们印象很深刻,而且我们觉得本来以为是一个玩笑话,就是北京治理雾霾难道就只能靠风吹吗?

      郑国光:老天爷给的自然条件就不行,北京它这样的条件,上游好几个沙漠,蒙古国的大沙漠。我们北京的沙尘暴,2/3的源地是蒙古国,我们上游的好几个自己的沙漠,在北京密云水库边上,有一个世界气象组织的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上甸子,它的本底的观测比美国夏威夷的什么这些本底的观测,浓度高上两三倍。

      郑国光:也有,就说减少工业排放,这可以嘛。给它浓度排放减下来,其实也有成效,现在北京周边地区很多的污染企业关闭了、转型了,环保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好转。

      解说:2013年11月,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而在同年的12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合了作框架协议,旨在以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应急联动响应能力。

      郑国光:秋冬季本身就是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的一个季节,特别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它地形就摆在这儿了。

      我们北京是所谓的三面环山,在这个背风坡,在秋冬季最容易出现逆温天气,它的气候的容量很低,你不指望秋冬季北京不出现雾霾天气,历史上也没有说秋冬季北京不出现雾霾天气,因为霾就是气象观测的基本数据,五十年代北京照样有霾的观测。有的人把有些自然和人为东西混为一谈,我觉得应该科学的看待。

      吴小莉:有人说人工消除雾霾是不可能,但是我也看到了,我们2015年要做人工消除雾霾的尝试,到底人工消除雾霾是不是可能?

      郑国光:雾实际上它是大气中悬浮的水滴,水汽多一点。霾是属于悬浮的小颗粒物,但是它有联系,因为很多雾滴它就是需要些颗粒物做连接核。它蒸发了,又变成颗粒物又飘浮出来,所以相对湿度的变化是区分雾和霾的一个主要标准之一。但是消雾这件事情是气象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做的,消过冷雾、消暖雾,一直在尝试做的。但消霾,这要从根子上来解决。

      郑国光:我们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但不代表就能够做这件事儿,所以要我说要2015年要做到,我可以负责任说,我不能对社会,不能对媒体承诺来这件事儿。

      解说: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始,到2009年的国庆庆典,再到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中国历次大型的活动不能离开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与保障。而在保障大型活动的过程中,中国气象局也不断的总结经验,进而形成良好的机制,逐步提升中国气象的服务保障水平。

      而在谈到今年11月份将会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中国APEC峰会的时候,郑国光直言,对于中国气象工作来说,这是一次挑战。

      郑国光:一个地方一项重大活动,光靠这一个地区的气象部门来做这个气象保障服务是非常之困难的。那怎么样来吸收整个气象界的这些智慧、力量,怎么样把最新的气象的科技成果、业务的平台能够吸收到重大气象保障的服务平台上,中国气象局就有这么个优势。

      同时还有一些理念,我们过去的发预报,北京今天晴到多云,最高温度是多少。但现在的问题是各种运动项目、体育场馆、包括观众的出行,城市的运行,各种的保障服务那是要精细化的,具体到场馆,具体到很多的重大活动的一些组织安排上。

      郑国光:APEC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应该在怀柔,现在核心的就是在那个期间,空气、气象条件有不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吴小莉:我们也是想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那个时间算是秋冬,就你说的,可能雾是霾最危险的季节?

      郑国光:现在给我们要求就是做好预报,然后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说像南京一样,南京青奥会周边的所有污染、重污染企业都是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在预报上,我可能说这个地区风向,盛行风是哪个方向,那个方向的污染物,你就不要往这边来输送了,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儿。

      郑国光:北京市都有预案,就是在气象部门预报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觉得APEC对京津冀大气污染的防止治理能取得一些经验。我为什么给北京市也讲,我说值得,因为在这个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APEC我们有一些,包括预报预警,包括一些应对的措施,可完全做一个演练,取得一些经验。

      解说: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利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开幕,中国气象局专家对开闭幕活动期间的气象分析表明,在开闭幕式上出现降雨、雷电和高温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而郑国光告诉我说,开幕式当天,他坐镇中央气象台,当时南京浦口降水22毫米,达到了暴雨级别,这让他很是揪心。

      郑国光:南京的八月份的天气是多雨,比北京还要复杂。再一个老天爷也帮忙,八月份我们的祖国建国以来从来就没过的,没有台风。再一个就是说要我们做人工消雨,保证开幕式,其实这个事情是非常之艰难,又不得不承担的一项任务。因为人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力还做不到使它有雨下不来,只能是有限的小范围的,像南京青奥会,整一个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从重庆一直到海上,这一个大的系统,那我们也是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像飞机、周边气象部门一些高炮。

      那天我在中央气象台坐镇,我一直是从七点钟一直盯到快十点钟结束,我就一直坐着,看雨下得多大,看得真是揪心,浦口区一个小时下了22毫米,要按照说是,大到暴雨那个量级,但是体育场馆整个下了2.1毫米,真正表演节目的时候,基本上没下雨,天帮忙,人努力。同时这一次真正是把江苏南京市的气象预报能力,在数字预报的模式上精细化,一公里分辨率,国内现状分辨率最高。

      吴小莉:您作为一个气象专家,又长期作为中国气象的掌舵人,您希望未来的中国气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气象”,您最大的愿景是什么?

      郑国光:我们要是建立一个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我们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这个愿景就是说我的预报的准确率要明显提高,上台阶。

      第二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到2020年至少要覆盖95%以上,群众的满意度现在是86.3分,我希望当时老百姓对我的满意度能达到90%,其实都是很硬的一些指标,它和预报的准确率,预报的个性化、人性化,预报的覆盖面,预报能够减少老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你不能因为气象灾害,像舟曲那样一千七百多人死亡的那种事情再出现,我们的工作不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吗?老百姓不满意了,你做什么都是白做。所以那才是干了四十多年的气象工作,才能对得起我的一生的追求。

    电话咨询
    销售热线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