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为荒漠披绿衣

2023-11-26 12:47:32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案例

  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蒙草荒漠化治理公司组培实验室看到了组培成功的沙冬青幼苗。沙冬青是我盟本土沙生植物,它具有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特性,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四季常绿。组培成功经过驯化后,它将普遍的应用到我盟生态治理和城市景观绿化当中,让城市生态景观“四季常绿”,同时具有全国推广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明确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内蒙古蒙草阿拉善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相继完成了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土壤采集分析和阿拉善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驯化、推广近60种本土植物,围绕阿拉善生态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着力做好“草”文章。

  “目前我们已攻克了沙冬青在组培过程中,练苗移栽死亡率较高的问题,之前沙冬青练苗移栽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现在它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该研究中心组培实验室负责人周磊告诉记者。

  据了解,每年研究中心都会甄选十多种阿拉善野生沙生植物进入实验室,进行组培实验,为来年生态治理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增添植物品种“生力军”。阿拉善生态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盐碱含量等30多个指标的综合数据分析,解决了啥地方适合种什么的问题,同步开展的植物种子采集项目,则解决了什么植物适合在这里生长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阿拉善地区已经驯化出57种植物,现在一些好的品种已经在生产中应用了。”该研究中心总经理郭儒钦和记者说,“在阿拉善植物资源的示范性地图上,每一个苏木镇的主要植物是什么?我们都有标本和种子,如果某个植物种子在某个天然降雨量环境中可以生长,那我们就把这类植物作为这个地区的主要植物,广泛播种在该地区,用于生态治理。”

  凭借已有的研究成果,内蒙古蒙草阿拉善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收集、分析阿拉善不一样的地区的土壤样本,于2017年7月建成了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上平台就能查询到阿拉善的生态数据应用,为生态治理获得第一手资料。“去年,我们完成了25000份数据采集,相当于每十个平方公里就采集了一个土样,为我们后期开展阿拉善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该中心研究员周俐青对记者说。

  为了让生态治理更精准、也更具可操作性,研究中心还对全盟每一个苏木镇土壤情况和现有乡土植物进行细分,制作了17种不同配方的“生态包”。生态包根据播撒地点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把乡土植物种子、保水剂和有机质等材料来合理配比,来提升生态治理成效。“把‘生态包’拿上,直接撒到我们应该的地方,植物就可以自然生长了。”郭儒钦说。

  目前已实现量产的“生态包”,正变成一个个“绿色礼包”,播撒在阿拉善的戈壁沙漠深处,给人们带去绿色希望。“党的十九大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也第一次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草写入十九大报告中,给了我们生态建设相关领域企业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下一步,我们将会寻找更多沙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培育苗圃,为阿拉善生态建设提供更过优质种源。”郭儒钦说。

电话咨询
销售热线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ache